当前位置:主页 > 书法鉴赏 >

《兰亭序》王羲之文言原文注译

  《兰亭序》王羲之文言原文注译

 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,大家都背了文言文,所以文言文一定很熟悉吧?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的书面语言,已经使用了两三千年。 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,都属于文言。 广为流传的文言经典有哪些?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王羲之文言文《兰亭序》原文注释及译文。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介绍

  《兰亭集序》又称《兰亭集序》、《兰亭序》、《临河序》、《叶序》、《叶帖》。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(公元353年)3月3日,王羲之、谢安、孙绰等41名军政高官到山阴兰亭“修邪”。今浙江绍兴)。 诗词,王羲之手稿为其诗作序。 《兰亭序》描写了兰亭周围的山水美景和聚会的欢乐,表达了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悟。 书法作品《兰亭集序》请参考:神龙版兰亭集序。

  作品原文

  兰亭集序

  永和十九年,贵丑时,暮春之际,到会稽山阴兰亭,以备厄运。 英雄为7至8集,少爷为9至10集。 山势巍峨11,林竹茂盛12,急流清澈湍急13,左右倒映14。 引为流商曲水十五,其后为十六,虽不及丝竹管乐之气势,但一饮一吟,仍足以抒清幽情。

  已是二十日,天高气爽,风二十一日,风平浪静。 仰望宇宙浩瀚,低头品类丰富,用眼睛徜徉、徜徉,足以为你提供海量的视听娱乐,令人心旷神怡。

  这位女士的友谊将使我终生敬佩你28。 或者他可以将朱29抱在怀里,在一个房间内实现他的话30; 虽然兴趣不同,平静也不同,但当你对所遇到的事情感到高兴时,你就能暂时获得自己,很快就能自给自足,而不知道老年即将到来。 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厌倦,我的感受随着情况而变化,我充满了情感。 我所高兴的 40 ,已成为旧迹 41 ,我上下看去,仍情不自禁地兴奋 42 。 情况会短暂而转变43,最后阶段会是44。古人说:“死与生同等重要。45”这不是痛苦吗?

  每看往日人们关心的原因,如果团结起来,总会表示哀悼,这是我内心无法表达的。 我们知道,一死一重是一种幻象,齐鹏的死也是一种幻象。 49 未来看现在,正如现在看过去一样,可悲的人! 因此,列出了当时的50个人,并记录了他们的51条描述。 虽然世界不同,事物不同,但兴奋都是一样的。 52.后来读的人53也会被它的温柔所感动54。

  单词和短语的注释

   1、永和:东晋皇帝司马旦(晋穆帝)的年号,从公元345年到356年,历时12年。 永和九年上巳节,王羲之、谢安、孙绰等41人。 他们举行了婚礼,饮酒作诗。 随后,作品集结成册。 王羲之写此序,总结事件经过。

   2、暮春:农历三月。 黄昏,夜晚。

   3.聚会:聚会。

   4、会稽:县名,今浙江绍兴。

   5、山阴:今绍兴越城区。

   6.修(xì)事:(为行)邪礼。 按照古俗,农历三月初四(魏后定为三月三日)这一天,人们聚集在水边嬉戏、沐浴,以求祛晦求福。 。 其实,这是古人的春游活动。

  七、贤人:贤人多,能人多。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名人。 西安:形容词充当名词。

   8. 毕志:都到了。 毕,全部,全部。

   9、年幼而长: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芝、王徽之,年幼; 谢安、王羲之等为长辈。

   10.冼:两者都有。

   11、高山峻岭。

   12.修竹:高大的竹子。 秀,身材高大。

   13、湍流:水流急速流动。

   14. 亭子周围的倒影:倒影点缀在亭子周围。 英代,出发,包围。

   15、流商(shāng)曲水(qū):用漆酒杯盛酒,放入弯曲的水道中,让它漂流。 当杯子停在某人面前时,有人就会喝它。 这是一种劝人饮酒取乐的古老方式。 流、用用法。 曲水,水引成环路,形成运河,流过酒杯。

   16、排坐 下:在曲水边排坐。 坐成一排,坐成一排。 次,在水边。

   17、丝竹管弦盛盛:奏乐盛况。 盛,盛大。

   18、一饮一咏:饮酒赋诗。

   19.又情:深藏的感情。

   20.This is the day:这一天。

   21.惠风:微风徐徐。

   22. 平静、放松。

   23、类繁:万物多种多样。 类别是指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。

   24.于是:用过。

   25.程:制造……奔驰。

   26、极:精疲力尽。

   27. 信仰:现实。

   28、淑女交谊一生:人与人交往,一生很快就会过去。 丈夫,句子中的第一个词,不翻译。 与人相处,与人相处,与人交往。 音高表示时间的短短。

   29.取朱:取自,取自...

   30、启蒙:面对面的交谈。 悟,借“会”,指能从内心领悟的妙悟之言。

   31、因为有你的信任,你才能活得狂野无拘无束:只跟随你喜欢的事情,相信你的感觉,过着无拘无束、无拘无束的生活。 因、依赖、跟随。 寄,托付。 受托、喜爱的事物。 放纵、放纵、无拘无束。 形客,体,形。

   32、兴趣(qū)佘万树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。 有趣意味着选择和选择,兴趣爱好。 有趣,通过“取”。 成千上万种不同的东西。

   33、安静而躁动:安静而躁动。

   34、暂时的:短暂的,暂时的。

   35. Be happy and Contented:感到快乐、满足。 然而,看起来...

   36、不知老将至:(实)不知老将至。 词出自《论语·述尔》:“为人,怒而忘食,乐而忘忧,不知将老。” ” 句前有“曾”。

   37.厌倦了你喜欢的东西:厌倦了你喜欢或得到的东西。 到,到,到达。

   38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: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。 移动、改变。

   39. 情绪产生:情绪产生。 系,附上。

   40.向:过去,以前。

   41、旧迹:旧迹。

   42. 对此感到兴奋:它会引起你内心的感受。 至,因为。 它指的是“欣赏某物……并认为它是古老的痕迹”。 兴,发生,原因。

   43、生命的长短取决于命运。 变化, 自然.

   44.句号:到,和。

   45、生死也是大事:生死也是大事。 此话出自《庄子·德崇赋》。

   46.契:符契,古代信物。 符契上刻字,剪成两半,各持一半,作为凭证。

   47、临文叹(jiē)丧:读古文时的叹息、哀悼。 面对,面对。

   48. 比喻:明白。

   49.我知道一死一生的观念是神话,而齐鹏商的观念是幻觉:我原来知道将死与生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,并且该说法将长命与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一种捏造。 当然,最初是坚固的。 一、视……为同一; 齐、视……相等,都用作动词。 虚假、虚假、荒唐的话。 悲伤,未成年就死去的人。 胡思乱想、胡编乱造、胡言乱语。 生死、祈彭上,皆是庄子之见。 出自《万物平等》。

   50、列出当时的人员:一一写下出席会议的人员。

   51.记录他们所说的话:记录他们写的诗。

   52、同一件事:人们的思想、兴趣都是一样的。

   53、后世读者:后世的读者。

   54.斯文:这次聚会的诗。

  原来的

  永和九年,在贵州,暮春之际,相会于会稽山阴兰亭,行厄运。 诸才皆至,老少齐聚。 这里山高林茂,修竹挺拔;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,左右倒映,如流水一般。 虽不及丝竹管弦乐那么繁盛,但一饮一吟,足以抒发暗恋。 那天,天空晴朗,风和煦、温柔。 抬头看宇宙浩瀚,低头看品类繁盛。 因此,走走停停,走走停停,足以给我视觉和听觉带来极大的娱乐。 我相信这是一种快乐。

  女士与她的关系将持续一生,或者将她抱在怀里,在房间里开悟; 或者她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托付而在外面流浪。 虽然兴趣不同,平静和不安也不同,但当你对所遇到的事情感到高兴时,你就暂时满足于自己,满足于自己,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。 当我对所做的事情感到厌倦时,我的情绪会随着情况而变化,我会感慨万千。 对它的仰慕,对它的仰慕,都已成为旧迹,但我仍情不自禁地为它们感到高兴。 情况会缩短、会改变,最终也会结束。 古人云:“死生也是大事”。 是不是很痛苦? (我不知道老年即将到来,作品:我不知道老年即将到来)

  每当我翻阅过去人们关心的原因,如果将它们合而为一,我不会不以书面形式表达我的哀悼,这是我内心无法表达的。 我知道死亡与重生只是幻象,为齐鹏哀悼也是幻象。 未来看待现在,正如现在看待过去一样。 老公伤心啊! 所以我把当时的人都列出来,记录下来。 尽管不同时代的事物有所不同,但我对它们的兴趣是一致的。 稍后观看的人也会感受到它的优雅。

  白话翻译

  永和九年,也就是癸丑年,三月初,我们聚集在会稽县山阴市兰亭作恶。 这里聚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,无论老少。 兰亭山高,林茂,竹挺。 亭子周围还有一条清澈湍急的溪流。 我们用溪水作为饮水杯的弯水,坐在弯水旁边。 虽然没有奏乐的盛况,但喝点酒,写点诗,也足够放松了。 形容内心深处的感受。

  这一天,天气晴朗,空气清新,微风和煦。 抬头看宇宙的浩瀚,低头观察地球的繁杂,可以开阔眼界,开阔心胸,足以充分享受视觉和听觉的乐趣。 实在是太幸福了。 。

  人们彼此交往,很快就过完了自己的生活。 有些人在室内畅所欲言地谈论自己的抱负; 有些人根据自己喜欢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,过着不羁的生活。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,安静和躁动各有不同,但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时,就会感到片刻的满足。 感到快乐和满足,没有意识到衰老即将到来。 当你对得到的或喜爱的东西感到厌倦时,你的感受就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,就会产生情绪。 以前喜欢的东西转眼就成了旧物,心里不免产生感触。 而且,寿命有长有短,取决于命运,最终都会毁灭。 古人云:“生死毕竟是大事”。 怎样才能不让人伤心呢?

  每当看到前人所表达的感叹理由,而理由又如符咒般一致,读前人的文章时,难免感叹、心酸,心里又无法理解。 我原来知道“生与死等同”的说法是不真实的,“长生短命”的说法是捏造的。 后人看今人,如今人看前人,令人悲哀。 于是我把参加聚会的人一一写下来,并记录了他们写的诗篇。 尽管时代变了,事物不同了,但引发人们情绪、思想和兴趣的原因却是一样的。 后世的读者也将被这次聚会的诗文所感动。

  创作背景

  金穆帝永和九年(353年)农历三月初三,“初行浙江,怀终志”的王羲之至兰亭会稽山阴(今绍兴郊兰珠山麓)为答谢著名学者安、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了一场优雅的聚会。 与会者赋诗抒情,并抄录成诗集。 大家推荐这次聚会的召集人、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序来记录这次聚会,这就是《兰亭集序》。

  作品欣赏

  文中描写了兰亭的景色和王羲之等人聚会的乐趣,表达了作者大事不常来、“补短则终”的感叹。 作者时而欢喜,时而忧伤,极喜时悲,文章也根据自己情绪的变化,由平静转为激动,又由激动转为平静,呈现出跌宕起伏、抑扬顿挫的美感。 。 这也是《兰亭集序》成为名著的原因。 全文由三段组成。

 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,写出了参加者的深切感受。 首先指出了聚会的时间、地点和原因,然后介绍了聚会的人数和范围。 然后写兰亭周边的优美环境。 首先,写高远的地方:“山高林茂,修竹挺拔”; 然后写近处低处“清流湍急”; 最后写一行:“左、右”。 使用简洁的语言。 非常诗情画意。 此句在描写景物的基础上,引出一首行云流水的诗,突出了“一饮一咏”、“畅谈静情”、“虽无繁华”等盛事内容。丝竹乐团”,这是一个底片陪衬,用多余的画面来表达赏心悦目的感觉。 最后指出,盛会当天恰逢气候宜人,“晴空万里”为下方“仰视”和“俯视”提供了有利条件; “和煦的风”呼应着“暮春的开始”。 此时此地的美景,让人可以“仰视”、“俯视”、“遨游心灵”、“视觉视觉娱乐”,抛开世俗的烦恼,享受自然美景。最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。 此时,作者将参与者的感受归结为“幸福”二字。 行文简洁明快,没有一丝凿凿的痕迹。

  文章第二段阐释了作者的人生观,感叹人生苦短,大事难得。 跟着上面的“喜”字,就引发了各种情绪。 首先用“或”两个字从利弊来评论“人一生相敬仰慕”的两种不同具体表现。 一是“挽人怀,同室而谈”,二是“因有托付,特意去”。 然后指出,两人的表演虽然不同,但意境是一样的。 即“遇事欢喜”,就会“速自足”,却“不知老将将至”。 这种感觉,正是基于正文中“眼游心游,视听足以”的欢聚之乐。 它注重表达欢乐,忘记悲伤。 则“因遇而喜”的喜,引出“情随物变”的忧,写喜则忧,叹“将昙花一现,终将结束”。 至此,文章进入生死故事。 大问题。 最后引用孔子的一句话“死生并重”来概括全段,表达了作者内心的“痛苦”。

  最后一段解释了前言的原因。 文章紧扣上述“生与死同等重要”的讨论,从个人经历出发。 它指出“过去人们的感受的原因”与我自己的感受的原因是完全一样的。 ”,但我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。随后他又转而写作批判老庄的“生死”和“七朋尚”观,认为这完全是“幻想”和“自命不凡”。东晋官员崇尚老庄,喜欢空谈。庄子认为自然界万物“生而死,死而生”(《庄子·齐物论》),将长寿的彭祖与早逝的子孙进行比较,一视同仁,相信“墨之长,商子之死,彭祖之死,尧”,作者可以逆时代潮流而行。大胆否定老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,然后作者根据古往今来的事实进一步进行推论:“未来看现在,现在看过去。”基于这样的认识,我们“列出当时的人物,记录他们的描述”,供后人阅读。 尽管未来“情况会有所不同”,“因此我们感到兴奋。他们是一致的。” 这从理论上解释了编纂《兰亭诗集》的原因。 最后一句说明了写序的目的,引发了后人的感想。 文笔平淡,但所抒发的情感却绵绵不绝。

  这篇序言清晰、简洁、深刻,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。 而且其句子精妙、清晰、朗朗上口。 是古代骈文的代表作。 《兰亭集序》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优势。 句法上,对仗工整,句意并列,如“贤士皆到,长幼齐聚”、“抬头看庙宇之大,低头看庙宇之大”。品类兴盛时”,“或许挽起全民的怀抱,同处一室交谈。”; 或因托付,放开波涛。”两者相对,音韵和谐,没有凿凿的痕迹,语言清新、质朴、自然。属于讨论部分的文字也很简单,富有表现力,在典故方面,只用了“七朋上”、“修处之”等简单易记的典故,这样简单的行文,很符合东晋的刻句。 ,与华而不实的文笔形成鲜明对比。

 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,与老庄学说所倡导的无为形成鲜明对比。

  关于作者

  王羲之(303—361),汉族,字亦少,号丹寨。 原籍琅琊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,后迁居山阴(今浙江绍兴)。 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,故被称为“王右军”。 “王会稽”。 王氏还擅长隶、草、楷、行等诸体。 他仔细研究风格,用心和双手模仿,汲取他人的长处,准备各种风格,并在一炉中培育出来。 他摆脱了汉魏的文风,成为自己的风格,影响深远,创造了“自然自然,神气丰沛”的行书。 代表作品有:楷书《乐依论》、《黄庭经》、草书《十七帖》、行书《帖阿姨》、《快学石青帖》、《桑鸾帖》 、楷书《兰亭集序》等。他是东晋书法家,被后人尊为“书圣”,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为“书圣”。两个国王”。

猜你喜欢